(相关资料图)
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,强行启动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。作为地缘相近的“邻居”,中国民众的愤慨中不仅饱含对地球生态的惋惜,也表达了对自身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担忧。
面对近在咫尺的食品安全风险,担忧是正常的,但一些不该出现的情况也开始冒头:
有的消费者疯抢食盐。中国盐业协会发文解释,我国海盐产销量较小,消费者日常食用的井盐储量充足,无需囤积。市场监管总局也表示,已部署各地加强食盐价格监测,强化分析预警,建立与相关互联网平台的“直通车”机制,及时掌握价格异常波动信息和违法行为线索。
有的商家盲目蹭热点。据媒体报道,上海一家日料店推出“防辐射”套餐。店家称,套餐内的凉拌番茄可“减少皮肤受到的辐射损伤”,冷豆腐可“防辐射并加快代谢”,毛豆“提供免疫”等。日料店用“防辐射”当噱头已涉嫌虚假宣传,还可能制造不必要的焦虑。目前该套餐已经下架。会不会有商家蹭类似热点,需平台方加强监测,监管部门及时处置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我国海产品及相关食品餐饮企业可能遭遇的误伤。以日料店为例,真正从日本空运食材的日料店数量少,且人均价位动辄上千元也不是百姓的日常消费。大连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胆,已成为国内海胆主要产区且大量出口国外。结合中国鳗鱼网及中研研报等数据,目前我国鳗鱼养殖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%至80%。除了日料店,还有大量中餐厅使用海鲜。这些海鲜与日本关系不大,却受到牵连。餐饮行业回暖不易,海鲜消费受到的冲击需要重视。
为保护国民安全,我国海关总署已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;市场监管总局发文,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、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加工食品、制作餐食或进行销售。此时抵制中国人开的日料店,或者号召不买海鲜,很可能是让中国渔民及企业为日本政府犯下的错误埋单。
近期互联网出现了抵制海鲜的声音,甚至有网民冲进直播间辱骂店主。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应当遏制。同时,为缓解消费者担忧,监管部门、平台和商家有必要加强海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。这虽会增加成本,却是眼下让消费者放心的必要举措。
日本排放核污染水,给地球生态带来风险和挑战。全球海洋渔业会不会受到影响,以及影响有多大,需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此时,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海鲜有机会填补百姓购物车。远离海洋的新疆、内蒙古、宁夏等地已成功用盐碱水模拟海水环境,养出了南美白对虾、青蟹、大黄鱼等多种“海货”。你愿不愿意尝尝来自内地的中国海鲜呢?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佘 颖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