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网消息:湟鱼是青海湖“草-河-湖-鱼-鸟”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。如果没有湟鱼,青海湖的水质、鸟类的迁徙繁衍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。那么,湟鱼到底是一种什么鱼?它为什么会出现洄游的现象呢?接下来,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湟鱼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湟鱼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,其实它的真名叫做青海湖裸鲤。裸鲤就是没有鳞片的鲤鱼。专家研究认为,青海湖曾经与黄河水系相通,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,原本是有鳞的。大约13万年前,青海湖因地质运动成了闭塞湖,后来演变成咸水湖。为适应日渐咸涩的湖水,滞留在青海湖流域的黄河鲤鱼鳞片逐渐退化,用裸露的皮肤更好地将体内的盐和碱排出去。
青海湖水温低、盐碱度高,湟鱼占到青海湖鱼类资源的95%以上,其他的鱼类少之又少,湟鱼能吃的饵料生物也非常少,这让湟鱼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。
湟鱼平时生活在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里,青海湖水中较高的盐碱含量抑制了湟鱼性腺的发育,每年的5月到8月,成熟的湟鱼需要游到汇入青海湖的布哈河、泉吉河、沙柳河等河流的淡水中去产卵,这就形成了青海湖的一大奇观——湟鱼洄游。
上世纪50年代末,青海湖中湟鱼的蕴藏量一度达到32万吨,然而曾经的过度捕捞加上环境恶化等原因,到2002年时,湟鱼的蕴藏量仅剩下不到2600吨。从1982年开始,青海省先后实行了6轮封湖育鱼,特别是从2001年1月开始至今,连续3轮的湟鱼“禁捕令”让小鱼们充分地休养生息。为了让野生湟鱼顺利产卵,青海湖周边地区拆除了一部分阻碍湟鱼洄游的水坝,并将其改造成为适宜湟鱼洄游的鱼道。当地还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,每年向青海湖投放大量鱼苗。202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,湟鱼蕴藏量达到11.41万吨,是保护初期的44倍。
青海湖水域持续扩大 为近十年来最大值
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,也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。近年来,青海湖水域面积持续增大,目前已经达到近十年来的最大值。
近日,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,截至2022年9月,卫星遥感监测画面显示青海湖的水体面积达到4557.95平方公里,比2012年增加了187.26平方公里,平均水位上升超过3米,水域面积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大值。
根据该中心提供的2012年至2022年青海湖区域卫星遥感监测图片,可以明显看出青海湖水域面积近十年发生的变化。
通过多年湿地保护、退化草地治理、陆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,青海湖湖水水质不断向好,水生态日益优化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连续多年对青海湖的水质进行监测。
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李小辉:根据我们十多年来积累的数据来看,随着水位的上升,湖泊的盐度从千分之十二下降到了千分之十。虽然青海湖的水生态系统比较单一,但是这些(浮游生物)种群还是集中于那些比较倾向于清洁水体的种群,说明整个青海湖的水质还是比较稳定、比较好的。
青海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,青海湖面积增大,对遏制周边沙漠化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青海湖水域面积上涨后,原先青海湖沙岛地区裸露的沙地被湖水淹没,形成了大片湿地,为黑颈鹤、大天鹅、斑头雁等多种水禽提供了绝佳的繁衍和栖息场地。有些候鸟适应青海湖日益扩大的湿地面积和逐渐向好的生态环境,成为了青海湖的留鸟。
洄游的湟鱼、迁徙的飞鸟,共同织就了一幅热闹而和谐的生态画面。随着湟鱼洄游高峰的到来,青海湖周边还有许多精彩的生态故事正在上演。
上一篇:5名男孩疑被同学骗往缅甸,家长发帖求助,警方:正在核实情况
下一篇:最后一页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