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4日,暴雨来袭,重庆万州发生多起洪涝地质灾害。几天来,记者在泥泞和落石间采访,在塌方和滑坡处穿行,夜访救援现场,深入受灾群众,见证了坚毅和担当,亲历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我们见到了坚毅、乐观的受灾群众。
来到万州区五桥街道时,被洪水肆虐过的老街上沉积着一层厚厚的淤泥。靠近五桥河的一栋白色建筑上钉着一块牌子,标注着老街的历史最高水位——海拔高度219米,高于河床12米。工作人员指着牌子上的水印,显示此次暴涨的水位。
万州区五桥街道五间桥社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此次洪水水位。新华社记者 万志云 摄
街上的居民和商户们正忙着清理自家的淤泥和垃圾,大家拿着铁锹、簸箕、拖把,连泥带水清出屋外。
清淤不是个小工程,刚经历洪水侵袭的人们还有些疲惫,但大家互相鼓着劲儿,甚至还有调侃、玩笑,脸上流露着坚毅和乐观。
71岁的向全心是个热心人,我们在老街见到他时,他正在清淤的队伍中忙碌着。被防汛应急警报吵醒后,他第一时间加入了救援队伍。“洪水退了,淤泥清理好,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生活。”他说,“困难没得,越挫越勇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!”
长滩镇是此次灾害的“暴风眼”。
56岁的向帮清说,几个月前,她的儿子摔断了腿,现在还没康复,这次大水又把家给淹了,猪圈也冲毁了。“人没得事嘛,都会好起来的!生命最重要,家园还可以重建。”她说。
一路上,我们还碰到了许多受灾群众,他们有的腼腆、有的严肃,但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:洪水冲不垮信心,大家都在忙着恢复生活和生产。
我们还见到了敢冲锋、能担当的一线工作者。
救灾一线的工作者都很忙。5日下午,我们来到长滩镇沙滩村滑坡现场时,约好的采访对象——沙滩村八组组长黄传君却找不见了。
4日凌晨,沙滩村暴雨如注,巨大的滑坡体倾泻而下,瞬间将八组的7户民房掩埋。
帮我们寻找黄传君的工作人员说,黄传君4日凌晨收到预警信息后,立马打电话、挨家挨户敲门,组织村民紧急转移。灾害发生以后,黄传君持续冲锋在搜救一线。“滑坡面积非常大,一上一下就要半个多小时。”
正在采访救援队时,黝黑精瘦的黄传君从坡下爬了上来。“刚把8个村民撤走,山坡就垮了下来,太惊险了!”讲述起前一天凌晨发生的事,他仍心有余悸。
没说几句话,黄传君发现有转移出去的村民私自回处于隐患点的家,又急匆匆地跑去做劝离工作。“滑坡点地质结构不稳定,一个人也不能在这待!”
冯天国是长滩镇林场村的党支部书记,之前我们在受灾现场采访过他,他太忙了,协助搜救、转移群众、排查隐患点、疏导遇难者家属……到处都是这位“老书记”的身影。
采访时,冯天国难得坐下休息一会儿,黑色的裤子被干了的淤泥染成了土黄色,从印迹能够看到淤泥最深处已经没过了膝盖。
“当时根本就没有路了!上面是落石,下面是淤泥。公路塌方了好几段,连地基都冲没了。”冯天国谈起赶赴险情现场的坎坷路,眉头紧锁,“我都做好了上去下不来的准备。”
这次采访冯天国时,搜救和安置工作已经结束,他终于能稍微松一口气。
冯天国说:“我在林场村当了25年的村干部,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这里。路垮了、房子塌了,让我很心疼,但我们必须振作,把家园重建好。”
在万州采访的这几天,我们还见到了用斧头劈门救人的周东、拿着大喇叭的“哑嗓书记”徐文军,他们都表现出一种敢于冲锋、敢于担当的精神。(记者 万志云)
(来源:新华网)
上一篇:文班亚马27+12 布兰纳姆17中1 马刺不敌开拓者连胜遭终结
下一篇:最后一页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