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着力强化“党建引领”理念,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,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
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,是被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、符合人民意愿、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”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”。
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。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有利于把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。新征程上,应着力强化“党建引领”理念,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,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。
实践蕴含着丰富治理智慧。有的地方以“区域化党建”的方式加强协调,联通政府部门、行业和群体,为协商共治提供常态机制;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党员、干部下沉机制,为基层治理增强人力支撑;有的地方将党组织嵌入现代物业,提升经营主体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效能……调研中发现,党的领导以多种形式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,为多元主体提供日益完善的党建平台和治理机制,有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、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共识的凝聚。
社会治理具有复杂性。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动态性,决定了治理常常面临新情况新问题,大量公共事务的处置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。“枫桥经验”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,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“金字招牌”。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。抚今追昔、放眼未来,要加强党建工作、突出问题导向,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旨归,通过矛盾化解、需求回应的动态过程,更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。
当前,我们正在着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不断畅通诉求反馈和治理回应的渠道。健全党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,才能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互相配合、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、在治理成效上相得益彰,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能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同时,党建还要积极适应数字化趋势,依托不断健全的网格化管理单元,将新兴数字技术运用于社会服务,形成更加智能化、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新形态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不懈推进治理创新,积极回应社会治理需求,才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与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相统一、党建平台与多种社会治理资源相融合。党建引领、凝聚合力、久久为功,必将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新飞跃,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。
(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发展与现代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琼)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9月08日 第05 版)
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,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,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,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、阜阳西
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(记者 范丽芳)5月18日,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,其中确诊病例3例(普通型2例、轻型1例)、无症状
今天(5月18日)下午3时,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,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,开展管涌
5月17日,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,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,最大
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(记者 张林虎)18日,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,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、副厅长张效